我一生从事高等教育,但到了古稀之年以后,却关心起来基础教育,可以说这是我的教育情结的延伸。
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共性,比如博爱的情怀,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提倡阅读和自学,开启悟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现学生的志趣,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保护学生的个性等,无论是高等教育或是基础教育,都是需要遵循的教育规律。显而易见,因应了这些规律,就是成功的教育,反之就将导致教育的失败。
石家庄有一位叫杨文雅的青年女教师,她有一个10岁的儿子,2012年夏天儿子的教育出现了危机。用她的话说:“既然称其为危机,存在的困难肯定不小,单靠一己的智慧是搞不定的。”为此,她于2013年6月,专程去美国亚特兰大参加全美教育年会,会后又参与了课堂教学,明白了美国教育的核心与实质。2014年1月,她思忖着:“这个学期该去哪呢?脑子里不假思索地就出现了刘道玉先生的名字。”她通过网络查找到刘道玉基金会的联络方式,于是她给基金会写了一封信:
“基金会敬转刘道玉先生垂阅
先生台鉴:
为一帮小儿教育事,乞请谒见先生,以求就有道而正焉……读先生之书《心印》、《创新教育》、《思维方法训练》、《大学名片》等,认同先生思想,赞赏先生精神,望素心之诚,祈得以缘,一岁之始,得以拜于堂前,以聆教诲。”
起初,阅读信文后,我猜想写信者可能是一位上了年纪男性,因为很少女性使用这些文绉绉的字眼。结果,见面后发现她却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她善于遣词措意,其文彩令我惊讶!2014年元宵节时,她专程来到武汉,打算住一周时间等待我的接见。但她既然已经来了,我不忍心让她等待一周,于是我立即约她见面,我们交流了两个半天时间。2014年2月17日下午见面时,她真的要下跪拜我为师,我感谢他的真诚,但我劝阻了她的跪礼。
我对杨文雅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她才思敏捷,文笔流畅,热爱教育,研读过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名著,故而同意她的要求,愿意与她一起共同研究如何教育少儿。据她介绍,她原来在北京一家大型电力公司工作,薪俸也不错,她还获得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专业的硕士学位。她为了进行教育儿子的实验,毅然辞职了。她的儿子叫朱易从(奶名从从),年仅10岁,读小学三年级。他的优点是思维敏捷,学习和做事都很快,但字写得潦草,做习题时总是出错,运动时爱摔跤,做事毛手毛脚,拿东西不是打了就是洒了。由于这些原因,他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几乎各门课程的成绩都偏低,老师对他的印象不是太好,这些都令她十分担心。
我们围绕着以下的问题,进行了坦诚地交流:怎样看待爱动的孩子,怎样看待现行的学校教育,怎样看待分数?她甚至提出:假若您站文雅的角度,您希望自己10岁的儿子接受怎样的基础教育?走怎样的高等教育?
不追求高分的基础教育
我简要的回答了她提出的各种问题。至于说到少儿应当接受怎样的基础教育?我认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仍然是灌输式的应试教育,培养循规蹈矩的乖孩子,追求高分,剥夺了儿童的童趣,忽视了启蒙他们的个性、好奇心和想象力。对待少儿要淡化对高分的要求,分数并不代表一个学生的优劣,它带有很大的随机性。现在流行的培优、补习和奥数班,都是不可取的,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不崇拜名校的高等教育
一个孩子到了上大学的年龄,不必追求名校,也不必刻意地追求选择所谓的好专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决定于名校和名师,而只决定于自己。因此,一个适龄青年,只要上个二类本科就足够了。我们应当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自学的习惯,重在启迪悟性,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养成自立、自强、自律的能力,这些才是他们未来成功最关键的素质。
谈话结束后,我们都觉得意犹未尽,我对文雅说:“以后你有任何问题,我们随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是短信进行交流,她同意了。临别时,我向她赠送了几本书,包括我的自传《拓荒与呐喊》、《创造思维方法训练》和英文原版《The Way of Happiness》,她欣然的接受,并表示要认真的拜读。
什么是教育实验?
上一篇:少年成长,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下一篇:让孩子相信“我能行”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