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班的小孩子画的东西
每个小朋友,都能拿回家一幅漂亮的画。色彩浓烈,造型童趣十足。
这样的涂鸦课看起来不错,和枯燥的画素描的确不一样,和简笔画更不一样。一个圈,一个三角,几笔就是一个鸭子。我们已经知道简笔画是有多可恨。
其实,这样画更可恨!
的确,这个结果很好看,看起来孩子有收获,这节课没白学,钱没白花。
因为只有这样的可量化标准,老师才物有所值,物尽其用。只有这样,作为家长的大人才不焦虑,你看我们孩子画的多好,漂亮。
艺术的过程,怎么能被量化?
凭什么要求孩子每次都要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就是这个要求,这个结果,催生出今天畸形的美术训练教育。
艺术,是理解世界的途径
提到教育,不得不提一个词“成绩”,成绩观念已经无穷无尽,无孔不入,终于渗透到了艺术的世界。
让大量的培训班画班,训练孩子画出一幅幅,必须要完成的漂亮画。
这不是在培养孩子,这是在赤裸裸的抢劫孩子的天真和乐趣,在剥夺他们天真的看这个世界的机会,在把他们一步一步推向刻板和教条。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让孩子去观察。
The Starry Night, June 1889.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梵高的《星夜》没有一笔画成的五角星,也不是圆圆的月亮。
为什么如此的震撼着你我?
一定是他目光中看到的真实的世界,观察到的世界,才会有那么耀眼的星光和色彩,才会有如大海一样波涛汹涌的星空。
所以,梵高写给弟弟迪奥的信中写道:“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朱首文小朋友的作品
艺术,就是这样,
不是几笔画出来的鸭子和房子,不是涂色不要超过边界。是要通过绘画的过程,去观察身处的世界,用眼睛看到独一无二的细节。
艺术,让人能透过目光去理解世界。
目光里有神采,有坦然,有真实,有着一种精神的闪烁。
所以我恨简笔画,它剥夺了绘画的乐趣,把画画变成了毫无生命的背诵和训练。
所以我恨那些让孩子们画一样画的老师,因为他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一节课完成一幅漂亮的画。这里强调的是漂亮的结果。
我们要怎么做?
我很喜欢寺山修司的一句诗:眼泪是人能够造出的最小的海洋。
孩子首先是独立的人,是一片海洋,我们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好的艺术启蒙,是让孩子尽可能多的用自己的画笔,自己动手,体会到什么是线的力量,什么是面的表情,什么是体量感,什么是艺术中的节奏。
这需要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老师要设计合适的讲解,互动,游戏,体验。要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懂得何时演示,何时提问,何时倾听,何时旁观,何时鼓励,何时介入。
夏加尔 Over the town, 1918
每一堂课,都是艺术海洋中的一杯水。
不仅要让孩子喝一杯水,解渴,获得养分。
还要让孩子,看到水中大海的倒影,闻到大海里澎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