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中小学教育呼唤“民间改革”
------读《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
钱理群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新论》一书中,用很大一部分篇幅评价了他所熟悉的语文名师。自己的语文观点直到第14篇:《《新语文读本》-----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未完成的过程》,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真实表达。
在第14篇里,钱理群先生率直的谈了自己对当下语文教育的看法。确实,用钱理群先生自己的话说:作为一个“民间”人士,所谈观点是很大胆的,也是很实际的。但似乎只能作为一些建议,不能成为最终的政策去操作。即使如此,钱先生的一些思想对来还是很受启发的。
比如,他提到“民间改革”的特点与优势,最基本的就是比较自由,不受太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笔者走上教师岗位后,一直做为一个教育个体在自己的课堂上做一些教改尝试。只需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成绩负责,失误、失败自己可以承担。从最初的“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到“班级文学社”,到“语文活动课”,到“课堂拓展论”,到“语文方法指导论”,有讲课方法的尝试,有学生活动的探索。这些以个人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改革是一种标准的“民间改革”,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成为后来语文研究最好的实践素材。这期间,不用向任何一级领导汇报,因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遵守教师基本行为准则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大而言之,钱理群先生作为一代著名学者,他完全在自己学识、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完成自己的“民间改革”,算是向理想主义前进一步了。
当然,当一种民间改革范围扩大的时候,就不能完全自己做主,有时必须听将令的,不能完全是一家之言,因为有的改革涉及的层面很多,如果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由,进行的改革出现了失误、失败,就是不是个人的事情。也就是说,当“民间改革”走向官方的时候,需要的不仅是“理想”,更要切近现实。比如,作为一名校长,对于全校性的教育改革与实验就要谨慎小心,多调研,多考虑。不能一人意气用事情,否则,那样的失误可能会引发全局性的问题。像我们正在建设的“六大工程”,每一项都牵涉到教师和学生的“民生”问题,实际都是社会问题,哪一项出现问题都会波及大家的利益,甚至会引起小范围的不安与动荡。因此,虽然是“民间改革”,都要考虑周到,调研汇报之后再逐步展开,因此,不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学校教育管理,只要是改革,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都是“相对独立与自由”。
谈到《新语文读本》的编写时,钱理群先生说:“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现行体制下,要进入教材体系,就必须有诸多的妥协。以牺牲民间立场为代价,这是我们不愿意的。而客观情势也在事实上不允许我们进入。但或许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材编写的复杂性,以及我们自身的局限。如不具备条件而贸然进入教材的编写,占据可能决定千百万人未来发展的中心位置,我们以为是不负责的。不如坚守民间读物的边缘位置。”
就笔者对过去的传统教材和现在的江苏教材的使用和研究情况看,钱理群先生所说是很有道理的。目前教材所选文章虽然《课程标准》强调要“文质兼美”,但实际却不如人意,除了见诸媒体的一些关于选文质疑外,笔者也发过多篇关于教材选文存在问题的文章。我是一个普通语文教师,一个普通教师能看到的问题,我就不相信那些教材专家看不出来,那为什么会看不出来?我想,可能还是一个选文标准的把握问题,可能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甚至可能还是一个学术水平的问题。如钱理群先生所说,好文章有时需要“有诸多的妥协”,当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与接受能力,有时妥协是必须的,但有的文章,做了过多的不需要的妥协,使教材人性的光辉黯然无色,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虽然民间改革有其局限性,但正是越来越多的“民间改革”使中国教育五彩纷呈。我想,假如我们每一个教师,我们每一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民间改革”,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越来越接近“以人为本”。
·上一篇文章:初中学生压力最大 幸福感最低(组图)
·下一篇文章:李镇西: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 教师≠编制 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岗和编制脱钩
- 伊顿公学培养英国首相的历史
- 生育高峰后人口下降 多出来的学校怎么办
- 丈夫是混蛋,她独自培养出4位中央委员,临终不知儿子已壮烈牺
- 教育部:职业教育决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
- 校长如何为教师的平淡生活注入“甜蜜剂”?
- 教育洞察:教育改革的阻力真来自家长吗?
- 2024年全面清除?对隐形变异培训的治理不宜太乐观
- 挤到“一房难求”的英国硕士 到底水不水?
- 农村兴起择校热陪读热 80后90后父母拒绝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3天获利近千万?隐秘而疯狂的小学奥数竞赛“生意”背后
- 迷恋电子产品,孩子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
- 青少年网瘾危害多:过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脑功能受损!
- 迷恋电视手机,孩子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几组数据让人触目惊
- “天赋基因”检测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