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家庭教育的风格主要归纳为五种类型,民主型、溺爱专制型、溺爱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我曾经和在美国的一些华人讨论过中国家庭教育的风格问题,从中得出一个仅供参考的结论:西方人的家庭教育大约80%采用的是民主型(据我观察,西方人与孩子的关系多数是“非占有”关系,西方人大多没有“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的要求,比较尊重孩子自由玩耍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人愿望与人生选择),大约20%采用的是专制型或放任自流型;而当代中国人的家庭教育大约80%采用的是溺爱专制型(据我观察,中国人与孩子的关系多数是“占有”关系,物质上极大满足孩子,精神上用中国式的“语文、数学、英语”来普遍折磨孩子,重视知识灌输与学习成绩,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比较不尊重孩子自由玩耍的天性,用家长的个人愿望与人生选择主导孩子的个人愿望与人生选择),大约20%采用的是民主型或放任自流型。为什么“溺爱专制型”成了中国人家庭教育的普遍风格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独子的现实与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不遵守这个制度,就有可能被陶汰,从而造成了学校作业的压迫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要求过高的压力,落后的应试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是总根源。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当代的国家主义中心的“意识形态”的教育文化其核心的价值观是一致的,重视国家、轻视个人;重视群体、轻视个体;重视共性、轻视个性,国家整体的风格是轻视自我,甚至消灭自我,国家基础教育系统培养的是服从国家价值体系的善于考试的人。中国应试教育的现实是,人口多、竟争大、基础教育偏重智能轻视人格培养(因为中国的高考制度主要就是测试语言智能与逻辑数学智能),所以,中国创新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国家创新体系还难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因为没有人文教养,没有高贵的心态,没有自由,没有自由选择,没有自我,没有自我实现,就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没有浪漫,也没有人生的乐趣。
事实上,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认识自己、设计自己与实现自己”的过程。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竭尽所能地“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使人成为自己”。家庭教育的秘密就是要唤醒孩子的自我意识,使孩子成为自己。教育要以关怀孩子与学生的幸福作为永恒的出发点,要给孩子与学生更多的鼓励,给予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与自由探索的时间。自由——选择——责任,这是人格成长的规律。不是家长的意识来主导孩子的生活,而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来主导自己的人生。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尤其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家长的引导可能要起主要作用,要采用“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策略,最后形成孩子“独立生存与独立思考以及独立实践”的良好习惯。一旦孩子形成了“态度、认知与行为”的良好习惯,家庭教育就算成功了,以后的造化主要靠孩子的自我奋斗了。好习惯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终身偿还不尽的债务,努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吧!事实上,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
·上一篇文章:柯领:解答“钱学森之问?”——重建中华民族的教育文明
·下一篇文章:柯领:中国教育究竟比美国教育差多远?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下一篇:柯领:解答“钱学森之问?”——重建中华民族的教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