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课题选登
课题名称: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培养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 2011-YB-176
课题负责人: 张敏 刘霞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学前期的幼儿天生对周围世界中的科学现象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各种自然现象,喜欢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知周围世界的变化,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潜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要求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探索过程,即是系统收集知识的过程,幼儿亲历科学探索过程,更可以说是自我发展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贯穿于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用到各种技能如观察、分类、运用时空、确立关系、数量化测量、交流、实验、控制变量、解释数据、下定义等,但这些技能并非儿童天生就能运用自如。所以要想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实质意义上的自我发展,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关注探索过程,关注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技能障碍,关注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跟踪培养,让每个幼儿能够在自己不同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真正体会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从而使科学教育成为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和潜在能力充分开发的一种力量;因此我们选择研究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培养与学习方式,实质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旨在为培养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相关能力做准备。
我园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幼儿科学教育策略的研究,对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各年龄段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与指导、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等方面做了积极深入的探索。通过系统培训和课题研究,老师们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知识,积累了相关的实践经验,为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我们深知,我园前期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关注老师“教”的层面,对幼儿的“学”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幼儿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式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基于通过实践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决定“以学定教”,将研究的方向转向幼儿本身,转向科学探索过程中技能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在科学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非常重视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兴趣,并在此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对幼儿的学习方式关注、研究较少,甚至忽略幼儿的学习方式,尤其很少关注幼儿个体的独特性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教师用统一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实施教育活动,往往不能针对具体幼儿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也不能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也是一个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好好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科学探索过程用到的技能可以分为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两大类。基本技能大体包括观察、分类、交流、测量、预测、推断等六种类型;综合技能大体包括识别和控制变量、形成和验证假设、下操作定义、解释数据、实验、建立模型等六种类型。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将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要培养的主要技能重点定位在六种基本技能—观察、分类、交流、测量、预测、推断和一种综合技能—“学习简单的小实验操作方法”上。根据托、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培养的重点和层次又有所不同。如托小班以培养幼儿观察和分简单的分类能力为主,中大班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交流、测量、预测、推断和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学习方式是指个体为接受和保持新的经验(信息和技能)所采用的方法和活动形式。幼儿的学习方法有观察学习、操作学习、模仿学习、倾听与表达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感受学习、探索发现学习等。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这些学习方法应该是交融在一起的,幼儿有时需要同时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来完成一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形式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自选活动等,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性质采取相适宜的学习形式。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学习方式的研究我们准备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研究幼儿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年龄特点,即研究幼儿学习方式的共性;二是对幼儿个体学习方式的研究,即研究幼儿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性。我们首先要求教师对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蛛丝马迹”进行细致的观察、判断与分析,之后,依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对幼儿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归纳总结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或个别幼儿所具有的学习特点,并为每个幼儿建立学习情况档案,作为教师组织活动、采用何种方式、何种策略进行教学的依据。观察幼儿的学习方式、积累和分析观察资料,最终目的还是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让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尤其是不同学习风格的幼儿达到共同的发展目标,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二)研究依据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我们在教育中要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而个体认知发展的速率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并不是同样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就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当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威廉•多尔的活动观:多尔继承了杜威的活动观。认为活动“一方面在于做,就是要玩转学科;另一方面就是在于反思,也正是在这种不断地反思与再反思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观点得以不断产生”。他还强调,“目的是在活动、行为中产生的”。多尔基于他的学习观和活动观,提出教师应该承担一种全然不同的角色,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教师应该让儿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儿童主动学习。
以上理论对我们重视幼儿自主探究过程、重视幼儿个体差异,精心研究幼儿学习方式的特点和差异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三、相关的课题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国内教育界对科学教育比较重视。但具体到探索过程中技能培养与学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少。我园的此项课题旨在研究怎样将“做中学”以及“建构主义”的理论应用到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践中,探究让孩子在教师创设的丰富的、富有挑战的环境中,自主建构有关科学知识和相关经验,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活的相关技能培养。
综观国外科学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强调以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改革方案中,科学探究都被列为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最关键和最基本的要素。与”做中学”科学教育相类似的科学教育实验计划——如美国的“Hands-on”(动手做)和法国的“LAMAP”,已分别经历了十四年和五年的研究摸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这两个科学教育计划不仅培养了幼儿学习的方式和态度,也培养了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这样的基础教育正在培育一种适应于新世纪经济社会的新文化。由于已取得显著的成效,在美国和法国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二)本课题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已有的研究,对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及老师的有效指导研究的较多,但是如何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基本技能及学习方式的研究相对很少,即使有,也不够系统,特别是对于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技能培养及学习方式的研究及专业性的评价体系不够系统性,对于幼儿的具体发展也没有有效的统计数据和量化分析。本课题研究将基于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专门就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技能及学习方式的培养进行具体的研究,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特别对不同年龄段的技能的发展变化及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学习方式的差异进行重点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1.研究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探索过程中各种技能发展情况以及相应的的培养方法,提高教师观察、记录、指导与提高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能力。
2.研究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不同学习方式,关注幼儿学习方式的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学习风格的幼儿共同发展。
3.探索总结在幼儿群体中根据不同学习方式采取的适宜教育策略,培养幼儿具有个性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4.进一步深化本园科学教育特色的内涵,以科学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确定各年龄段科学探索活动的关键技能,并研究培养的科学方法。探索不同年龄段幼儿对各种技能如何运用的情况,分析有何不同特点。
2.通过行动研究,以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探究不同年龄段科学探索过程中幼儿学习方式的差异,以及不同幼儿学习方式的个别差异,建立幼儿学习情况档案,为教师有效调整教育策略做参考。
3.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调整教育策略的方法,探索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富有个性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方法
以文献综述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资料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为主。
文献法用于研究和比较有关或涉及幼儿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技能与学习方式的基本理论与课程方案。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研究现实的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实际现场和过程中,探询、整理和提炼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技能与学习方式的目标内容和现实策略及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成立课题组,选出各年龄段教研组长。
2.组织课题组教师查找相关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3.研究确定课题总目标、阶段目标、年龄段目标,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聘请专家对课题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论证,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
5.组织课题开题会。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
1.初期(2012.1—2012.12)
(1)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在各年龄班选取典型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对孩子在探索过程中观察、分类、交流、预测和推测、简单测量能力的研究,探索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技能培养的途径与规律。
(2)每月组织全园教研活动,展示和交流各班研究成果,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3)请专家进园观摩各年龄段教师开展的探索活动,并对教师在活动中的做法进行指导与提升。
(4)在期末组织第一轮成果展示,教师撰写研究心得及案例反思。
(5)请专家对初期阶段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制定第二轮研究实施方案。
2.中期(2013.1—2013.12)
(1)对全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二次培训。
(2)重点组织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观察和记录。
(3)分析汇总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不同学习方式,总结幼儿个别化学习方式及特点,汇总教师收集的案例,撰写案例集锦。
(4)组织课题组的第二轮研究成果展示。
(5)聘请专家进园进行指导。
3.后期(2014.1—2014.3)
(1)研究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请专家进行指导。
(2)整理汇总老师们的论文、反思、案例等。
(三)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系统整理相关资料,总结研究成果,编辑出版《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培养与学习方式的研究》一书。
2.撰写研究报告,接受专家组的鉴定。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1.《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技能培养》。论文集
2.《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集锦》。案例集锦
3.《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与学习方式的研究》。专著
4.各年龄段教师的研究日志、教学反思等。
5.幼儿个别化学习方式的视频、音频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经费保障
经园务会研究决定,我园将建立课题研究专项资金,每年按时拨付用于课题研究和教师培训。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还会购买大量有关书籍、光盘等资料,并购置大批实验器械和材料,新建一百多平米的科学发现室,为幼儿购进各种科学探索仪器。同时我们会充分利用班级科学区,在区角里为幼儿购置各种小实验材料,以保证课题研究有充足的物质材料。另外,我们还将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为课题组成员学习与交流提高提供方便。
制度保障
建立学习研讨制度。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资料,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课题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
建立通报例会制度。课题组成员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以便课题组长及时掌握、分析、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建立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在开题初、研究中、总结时,及时邀请专家进园进行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具体指导;每学期选派课题组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进专题培训班参加培训;每月组织本园园本培训等,以此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研究能力,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下一篇:利用童话教育促进3——6岁幼儿良好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