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未来,更多人工智能课程将走进研究生课堂。教育部日前印发《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明确将课程培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将科技伦理纳入教学,鼓励实施硕博连读、跨学科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将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列为重要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改革,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基础理论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教育部印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方案指出,高校可结合领域发展定位、学校学科布局和师资结构,设置五大培养方向的课程,包含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究、人工智能支撑技术研究、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和人工智能与智能社会治理研究。其中,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机器翻译和科学计算等。结合社会治理,高校还应推出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可信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课程。
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要聚焦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提出,硕士生应夯实本领域基础理论,掌握快速获取跨学科知识和共性技术,并能够综合运用的能力;博士生要掌握人工智能国际前沿学术方向和行业先进技术趋势,了解国际前沿理论、技术以及需求热点。对此,培养方案鼓励硕博连读、直攻博,和跨学科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给予学生较多的选课、选题等方面的主动权,采取多学科导师联合指导方式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
下一步,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特色,参照制订和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生培养方案。
实习记者 何蕊
上一篇:高中生暑假发朋友圈被处分,盘绵市教育局:学校校规管理,没毛病
- 第二届“中国好家风”传统文化入校项目正式启动
- 学校或将取消“延迟服务”,相关费用将一并退回,或5月15日实
- 实地督导复评!湖南首次抽查36所高中阶段学校
- 2023中国大学排名公布 清华北大浙大连续9年蝉联三甲
- 北京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生,研究生“过剩”了吗
- 13岁女孩被霸凌 警方:施暴者已找到 打人原因很荒唐
- 老师连扇女生数十耳光被开除,家长:孩子产生了较大的心理阴
- 世界睡眠日:好的睡眠能在30分钟内入睡,你的睡眠还好吗?
- 河北16岁初三学生罚站20分钟倒地死亡,当地教育局回应!
- 全国高中C9联盟成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 全国高中C9联盟成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 两会同期声:教育是国之大计,委员们如是说
- 儿子沉迷手机爸爸逼他连玩17小时 反向教育让儿子认识到错误
-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警惕考研“高考化
- 全国政协委员贺丹:人口结构出现变化教育资源或许不再卷